自在山水,心視界/鄭梅合

自在山水,心視界鄭梅合畫展 
 
展出:2011/5/7—6/3
地點:實康復健診所畫廊(鄞山寺文化大樓內)
      台北縣淡水鎮學府路36號2樓 (02)2629-2000
鄭梅合畫集出版&畫展開幕茶會:2011/5/7[六] pm1.30
 
沉靜豐厚的鄭梅合風景《自在山水,心視界─鄭梅合畫集》序/林滄淯
 
此時,參與整理鄭梅合的畫作,作為2011年5月的展覽與出版,分享作者創作的成果,更深切感受其繪畫過程交錯的挫折、跋涉與狂喜。
 
多年來共同參與《台灣田野美學》課程,浪遊山水、繪寫人生奧秘,我們終究一起經歷優遊、富創造力的神奇旅程。
 
鄭梅合因為視力的限制,對外在環境風景的觀察是模糊不明的,就像閱讀書冊,只能選擇標題來想像內容,或許,對於細膩詠讚山水、賞閱人間美麗風景是有所缺憾的。下筆時顏色的選擇,筆觸的掌控與呈現,多因為視力不足,既不能隨己意自在選擇,也少了微細審視的視野。
既然細膩的觀察與描繪有所限制,我也試著與梅合一起思考將外在風景轉化為寫意表現的可能。 對人生懷抱深沉感念、對他人摯誠懇切的鄭梅合,她的人生中既能免除遺憾,也在繪畫過程中展現昂揚的熱情與魅力。我以台南同鄉的觀察,覺得鹽分地帶的台南安南區出生的鄭梅合,性格中擁有早期台灣先民墾拓者耐苦知足的精神,也有一份屬於台南人優雅中蘊藏狂野、謙卑認領命運卻又奮勉自信的人格特質;文化造就庶民性格,性格反映了生命的韻律,這些,透過創作,分享有了更出色的亮度與深度。
 
隨著年齡增長,面對衰老歲月,青春的熱情成為記憶,或只是為生命存在自我策勉的一種儀式,我在社區大學十二年來和學員之間的共學經驗,更深體悟到人生的限制與生命的有限;天命既有不可逾越之處,卻因為學習者的謙卑,我們試著更知足更奮勉、靈魂更澄澈卻又更富想像力。
成人學習具備了人生的基本認知與自我成就的雙軌結構,重新界定生命價值、放下俗世習性,在歲月的移動中,我們迫切地面對嶄新的視野,迎接新的啟發、新的價值;成就內在律動和表達能力,這樣,面對無常與衰老,我們已真實啟動了內在高雅堅定的夜行列車。…
 
愛跨越了寬恕與限制,像信仰一樣,在凡俗人生中提供更高的視野,讓我們免除了壅塞滯悶的情感,以更從容內省的態度,重新建構更高雅的生命價值。
鄭梅合的繪畫創作,對山水人間詠讚、對天地歡喜靜肅、對因緣感恩崇敬,所以,繪畫過程的限制,反而提供創作的深層內觀,而顯現詩意的情境、揮灑恣情的詠讚線條與色彩。
 
我們看到鄭梅合和善明媚又富深度的作品、開放的心靈與分享的態度,沉靜中有喜悅、自在又豐厚,我以為,這正是內在價值建構的表現程式,也是一種修為、態度和人格。
2011/4/20石碇石崁畫室
素樸、自然─真善美的創作旅程《自在山水,心視界─鄭梅合畫集》自序 /鄭梅合一、如詩如歌的繪畫因緣
 
一個<樸實藝術>的概念,啟發我對繪畫的信心;一次特殊的因緣,激發我學畫的勇氣;一位明師的引領,使我雲遊繪畫世界而毅力恆持,信心、勇氣和毅力,讓我克服了身心靈的障礙,繪畫也成了我修身養性的修行法門。
 
五年了,不算短的歲月,不敢奢望再有幾個五年,但我會把握這第二個五年的美好時光,珍惜現在所擁有的,充分發揮生命的可能,豐富短暫的未來人生,不在乎它的長短,只希望增加生命的深廣。
 
繪畫生命中的引領明師,深知我繪畫生命不久長,建議把握因緣,留下曾經走過的足跡,兒女孝心可感,想藉感恩月,來一次不同的慶祝。老師的建議,朋友的鼓勵,兒女的美意,我終欣然接受。
 
《台灣田野美學》四部曲:遊賞、發現、創作、分享,造就我對大自然的情有獨鍾,遠山近樹之美,藍天白雲之妙,青山綠水之麗,海中巨岩之奇,都是大自然本具的真、善、美。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間的累積,大自然的美妙奇特,都是我心境中一幅幅永不褪色的美景,簡單、樸實、自然是我取材的原則,就這樣所見、所聞、所思、所憶,都是我繪畫的範疇.。
 
只要偷得浮生半日閒,以愛心作畫布,用尊重當彩筆,以感恩心貼近大地,為大自然揮灑出溫馨的回憶,在生命的時空中,那一幅幅動人的心景象,將是我在台灣田野美學的烙印。
 
人生苦短貴自珍   蹉跎七十才自覺
黃金歲月不虛度   發揮璀璨之霞光
自愛愛人又度人   了悟生命本無常
努力精進分秒爭   勤耕田野美學田
五年所得樂分享   恩師才華處處顯
招英伉儷來相助   明淳淑萍和雪玉
團隊熱忱撼人心   家人溫情潤心田
欣逢百年母親節   懷著不凡感念恩
誠摯祝福日日春   吉祥歡樂永安康
 
二、寒暑七十,人生光影點滴
 
我的故鄉-台南市安南區,一個窮鄉僻壤的鄉下。家無恆產,三餐以撿番薯、採野菜、捉魚蝦維生。一兄二姐,父母慈、子女孝,家庭和樂,安貧樂道,樂善好施。父母的言行是:勤有功,戲無益、不義之財分毫不能取、有量就有福、吃果子拜樹頭。因此,克勤克儉、愛人助人、感恩報恩,是父母留給我們兄妹的傳家寶,也是我一生奉為準則的待人處世方針。
 
有幸身為老么,倍受父母疼、兄姐愛,長我十五歲的長兄有遠見,只有受教育才有前途,才能脫貧解困。哥哥的明智,轉變了我的命運,我成了村中唯一的女學生。
 
離正常入學年齡足足晚了兩年,懂得珍惜,懂得把握,懂得享受(讀書樂)又有好老師來助緣。一、二年級楊天龍老師,民國36年,正值推行國語,他晚上學白天教,教學相長,確實也為我們奠下了不錯的國語基礎。六十幾年了,仍感念她的用心。
 
三、四年級的董惠民老師,謙和純樸,擅長書畫,有教無類,視學生如己出,尤其關懷貧困學生。我是當時的受惠者,更是師母的常客。老師師母雖都離我們而去,感恩之情卻不停歇。
五年級的王阿寶老師,年輕活潑,嚴管慈教,學生如規如矩,一年後就調到市區的成功國小。六年級的莊海樹老師-我生命中的大貴人。他剛從南師畢業,第一個服務的學校,第一次教到的班級,六年級所有女生和重考的補習生合班,素質差、玩心重,沒有家長的扶持,只有校長的壓力。他愛心十足,耐心有加,循循善誘,諄諄教誨,不打不罵,只有關心和鼓勵。愛人助人的慈心和好老師的風範,耳濡目染,使我立下當好老師的志願。四年級的王金水老師,六年級的呂榮貴老師,都是愛我、教我、鼓勵我、幫助我,令我終生難忘的科任老師。
 
人師風範成就終生服務國民教育的職志
 
民國42年考上台南女中。初中三年,除了讀書,還是讀書。三年後順利踏上老師的跳板-南師。為實現我的理想而努力。南師三年是我求學生涯的精華時光,一心一意為將來做個好老師勤勉學習,師長們的愛心耐心,服務熱忱,品德素養,人際互動,教學技巧,都是給予我們的愛與榜樣。
 
朱匯森校長的教育風範;導師許清桂老師「鐵肩擔教育,愛心待兒童」的訓勉,陪我在教育大道上殷殷勤勤,誠誠懇懇的走過三十八年仍依依難捨。他們給了我知識、理念、經驗及體悟,更給我們當一位人師的風範及以終生服務國民教育為職志的人生目標與決心。
 
二十四年的級任老師生涯,以看學生的日記為樂,心理的輔導為重。台南市海東國小六年兩屆畢業生,永福國小四年兩屆,協進國小一年一屆,台東三年兩屆,高雄六年四屆,台北市國語實小四年兩屆。從48年到72年數不清送走多少畢業生,現在是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精英,也是我的老師。同學會相聚,互為師友,欣慰之餘,更是無比讚佩。
 
十四年的國小輔導工作,更豐富了我的人生,創設愛心園,匯聚老師、家長及學生的愛心團隊。藉著慶生會、教師節、教師活動、母親節的感恩活動……散播感恩愛心種子,從校內到校外,從台北市到其它縣市,甚至到金門、馬祖都有我們愛的足跡。級任導師、輔導老師因為與學生及家長互動,豐富我的人生而樂此不疲。
 
退休後不曾閒過,七年的家庭主婦兼護士生涯,滿足了我們夫妻牽手相伴走向人生的黃昏時刻。人生苦短,是日已過命亦隨減,過一天生命就少一天,多一歲生命就少一年。
 
慈濟志業與《台灣田野美學》
 
人生的旅程中,三條必經之路:事業、家業和志業。以老師為職業,是我人生第一次明智的選擇,終其一生而不悔。
 
家業與事業不相阻撓,而且有相輔相成之功。外子是南師學長,同師同道同志願,相同的人生價值觀,共同的教育熱忱,一本「愛的教育」是我們的定情物,牽手走過43年的美麗人生,雖然已捨我而去,卻給我留下無盡的感念與懷思,也是孩子們的人品典範。
 
現在孩子們都已成家立業,而且擁有幸福的家庭,琪瑛一女、琪驊二子、琪蕙二女一男。感恩慧正和維賢孝婿、雅玲賢媳。有你們的包容,才能成就毛家幸福大樹,除了安慰,還是感恩。
 
而今我安心了;捨下事業,放下家業,全心投入志業,走入嚮往的慈濟事業,一切都那麼投緣,那麼契合我心。愛人助人─教育大道上遵循的理念,聞法及無所求付出的法喜,充實我每天的生活。聞法清靜我的心地,繪畫美化我的心田。
畫畫成了我休閒生活的一部分,那是我從不曾想過的。因為有吳明淳和陳招英兩位好友的因緣,也因為有陳嫌賢棣的陪伴,才能成就這樁「夜間上學」的美夢,沒想到它竟然會那麼吸引我
 
繪畫創作,色彩無限
 
《台灣田野美學》顧名思義是欣賞台灣的田野風光吧!那是我的最愛。急急報名,日日期盼,第一堂課「賞詩」就陶醉在林滄淯老師的詩情中,好充實,好快樂。第一次作畫,看著同學們輕鬆愉快的揮灑自如,緊張又後悔。第二次畫「夜景」,更是「難」上加「難」,憑想像和感覺作畫,並在老師的鼓勵和協助下,完成第一張作品,種下信心,興趣開始萌芽。
 
戶外「遊賞」的喜悅;「發現」的驚嘆;「創作」的心路歷程;「分享」的讚嘆與感動,主題明確,過程新鮮有趣,尤其是班上資深同學的真誠、鼓勵、關懷與協助,常令我感動不已。
 
我視力不佳,有障無礙,因為有許多愛的支援,敘情說景,引路照顧,同學們如弟如妹,呵護有加,感恩之情永銘心底!家人的參與和鼓勵,更是支持我持續下去的信心和力量,老師同學和家人,共同成就我的不可能。
 
幾學期結束,作畫的成果雖不如人意,信心卻已提升,最重要的是學會放下,珍惜別人的鼓勵,不比較,不灰心,堅持不缺席,不遲到的學習態度,只問耕耘,不問成果,投入每一階段的過程,就能享受心靈饗宴。
 
走過《台灣田野美學》之路,深深體會《台灣田野美學》課程的魅力,來自於林老師的幽默,睿智與修為以及同學們的互愛,協力與真誠。有幸參與,對退休生涯增添色彩無限,更對老師和同學無所求的付出常懷感恩心。
 
 
《家族集合─為鄭梅合畫展與畫集出版的祝福:風采媽媽與超級阿嬤的奇幻旅程》
 
深邃迷人的風采 /大女兒 毛琪瑛
 
媽媽是小學老師,從小的印象就覺得她似乎做什麼都行。唯一我們小孩子能自豪比她強的,大概就是跳舞時不會踩到腳,在學校裡畫畫還能拿幾個獎吧!只要媽媽跳幾個舞步,就覺得她的腳似乎要打結了。至於拿起畫筆塗鴉?那只怕是天方夜譚吧!
 
沒想到,年近七十歲的媽媽,這些年卻是手語歌表演得一級棒,跟著節奏揮舞的雙手姿態優雅,令人屏息,走步移位毫不怯場;而她重度視障的雙眼,毫不影響她創作的熱情。在人生的下半場,她換了演出的戲碼,精湛的表演,毫不遜色,令人驚艷!
 
感謝陳招英老師的帶引,林滄淯老師的啟蒙,帶領六十八歲的媽媽第一次走入繪畫創作的園地。
 
在這裡,正確的比例不是基本要求,細膩的圖像不是創作原則。媽媽可以自在的揮灑,畫筆在她的手中,已不是技巧的表現,而是生命的紀錄!她的眼睛逐年變差,但她旺盛的生命力及創作的熱情卻絲毫未減!她的畫作對於我們,絕不遜於名家百萬畫作,裡面有我們共遊的場景、共同的回憶,是我們家族的寶貝資產!同如林老師所言:她是用生命在作畫!看她的畫作,往往沒有具象,卻如此深邃、迷人,令人深深感動!
 
媽媽常常教導我們要謙虛,但有這樣的母親,真的讓我們無法「克制」的自豪!媽媽,妳「硬是要得」!我們一家真的真的以妳為榮!
 
祝福您的創作之路更開闊、更自在!人生旅程更能從心所欲、圓滿自在!

本篇發表於 課程記錄。將永久鏈結加入書籤。

發表留言